人物
时段
朝代
诗文库 题目
天童山息庵禅师塔铭 南宋 · 释居简
 出处:全宋文卷六八一○、《北涧集》卷一○
公名达观号息庵,婺之义乌赵氏子。
高曾皆衣冠。
年十二,喜佛书,勇舍世俗家,父母成其志。
受业于县法惠寺僧正觉,欲超大方,凡鼎望利养非本色衲子住处,往往过门辄掉头。
若正因保社,穷乡遐徼,越岭海,犯霜露,趼足糗粮,寻访不惮远。
应庵于天童,见无庵于道场,后于天封水庵室中,明得二老垂手处瓣香,为水庵有自也。
水庵在闽,横机峻峭,为衲子一关,径往扣之。
一语不浪下,破的而后反。
用觉圆据育王席端,气盖诸方。
有从上爪牙,宿学所严,公分板首,一语一义,反复博约,必尽底蕴,侃侃不相下。
坚于长城,从容佛照
一语不契即去,至龙翔,柏堂虚第一座以俟,识者伟柏堂知人。
开法严之灵岩,阅四五刹。
晚自金山被旨灵隐,坐四夏,用大觉故事,上告老之请,归天童。
又六夏而蜕,嘉定五年七月二十七日也。
腊五十,寿七十五。
龛留七日,奉全身塔于玲珑岩下,得其传者守中、从礼。
度九十七人,永澄、永隆,犹子也。
隆先逝,大事实澄当之。
机用播丛林,具眼者因言得人而印心,泮然一言而忘其所为言,则此窣堵波可以铭,可以不铭。
铭曰:
佛智冢嗣,圆悟灵机,后之跨灶,水庵崛奇,不则不足与有为。
水庵胜幢,只手可支,鼎力在腕,危而不持,不则不足与无为。
无为之为,中下罔知,然则饭猫之钵、翻墨之衣,孰重孰轻,孰是孰非?
息庵 南宋 · 王迈
 出处:全宋文卷七四五八、《臞轩集》卷五
大丞相正简公之弟泉卿,吉德君子也,晚作寿藏于府居之东,附庸一庵,名之以「息」,崇清侍郎为书扁。
以其婿洪思义于余为中表,求文识之。
余三以固陋辞,不可,乃申绎其义曰:知息之说者,其知道之所存乎。
东方既明,憧憧而起,朝名市利,野耕道贩。
及暮而归,百动皆止。
此一日之息也。
春律肇始,世故一新,夏暑秋潦,动勚万状。
及冬而休,优游卒岁
此一年之息也。
少而稚騃,求欲无厌,壮怙血气,与物为敌。
及老而安,复命归静。
此一身之息也。
虽天地亦然,迅雷疾电,俄顷交作,飘焉歘焉,观不容瞬,大雨且霁,悉敛于无。
狂涛巨浪,经由百川,澎湃而来,若号若怒,及赴诸海,寂然方平
凡此者皆天地之大息也。
惟有道者能知之,不以吾有限之身与彼之无穷者相剽相击,相靡相刃,而不止也。
是故御神气以游太和,调天均以禦外物,神动而天随,体充而宇固。
方其酬世接物,不将不迎,则虽不息犹息也。
及乎观性之元,求我之始,复与造物磅礴为一,则虽息犹不息也。
叶某生长相门,壮岁就举觅官辄不利,乃顿悟而浩叹曰:「是皆伐我之朴素而溷我之清明者也。
蕉鹿存亡,塞马得失,何足离跂攘臂于其间哉」?
于是弭节此庵,以娱暮日,而以息名之,非真有见于道者,其孰能贯生死于一途、等千古于一瞬乎?
人皆知公以息为息,而不知公以不息为息。
若谓公之名庵,止于庄叟失我息我之义,是舟之刻虽存,而剑已不可索矣。
谓余不信,以问玄冥参寥之徒。
息庵 南宋 · 洪适
 出处:全宋文卷四七四一、《盘洲文集》卷三○
蛰寮居士觐亲真阳,州小而鄙,无一略可人意。
闻浮屠氏有希赐者释其流,竺贝所译,南祖北宗所传,整整在胸抱。
尝鸣法于州之报恩,今潜于洸口矣。
故道场之南有所卓小庵,因踵之。
龙江来前,冱洄迤折,嘉山群侍,左环右踞。
旁睨崇木,清阴接人,为之踌躇移时。
一月,舟下番禺,历洸口山椒,有古招提,一僧頄面弊衣,方羊林下。
即之为谁?
希赐
与之语,始印所闻。
曰:「吾结茅英山,将老焉,异日寂灭,又将塔焉,名之曰『息』,可乎」?
居士曰:「师欲息其身如槁木者耶?
抑欲息其心如死灰者耶?
将消摇放旷、草衣木食,以息其生耶?
抑端坐长往,使门弟子鸠骸甃卯,以息其死耶?
如曰息身,是身是幻;
如曰息心,无心可息。
日月往来不能持久,何以息其生?
风至叶脱,水静沤散,虽以遗体饲飞走可也」。
矍然起曰:「善哉!
庵后有石壁立,吾将刻兹说」。
居士曰:「庵可息也,石可刻也;
庵可毁也,石可贺也」。